北京崇雍大街:探索老城保护活化复兴共赢之路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17日 08:52
北京崇雍大街:探索老城保护活化复兴共赢之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版北京总规“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北京市老城保护更新工作逐步从“街巷整治”转向“街区更新”。2018年8月以来,北京市在崇雍大街地区采用系统施治、内外兼修、共同缔造、文化引领的方法,探索出一条老城街区更新、文化保护、人居改善、活力复兴的共赢之路。
内外兼修,统筹街面到街区的整体更新
坚持民生优先,街区更新从“面子”走向“里子”。从简单的立面整治到沿街建筑、两侧院落与功能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深入大街两侧居民院落修缮危房、拆除违法建设、修整铺地及上下水系统,并积极对接“申请式退租”、公共便民服务设施特许经营等政策,对东四南北大街7处院落及雍和宫大街的4处院落进行改造设计。在功能上,增加菜站、商超、社区中心、微型消防站、公厕、演乐票友会等公共服务和社区文化设施,利用改造建筑设置了“同日升粮行”“四联美发”“崇雍客厅”等公共服务和社区文化设施。
街道空间从“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例如,通过对路幅断面、建筑前区台阶与设施的优化,打通了人行道“断点”;通过胡同口转弯半径和放坡设计优化,彰显了行人的行路权;无障碍设施精细至每一处井盖、台阶,体现了街道的“温度”。
街区市政设施更加集约高效。例如:通过北京首次“多杆合一”和搭载有线公交电网线路的智能多功能杆项目示范,统筹集成交警、电力、市政、电信、公交等多部门事权,各类杆件从893根减少至345根;通过“箱体三化”,将沿街各类箱体由707台消隐至24台。该成果支撑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作导则》出台并在平安大街等改造工程中得到推广运用,实现了街道市政设施的集约化、智能化,让出了宝贵的公共空间。
文化引领,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
在更新中突出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从时空双视角对崇雍大街的文化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保护定位。充分尊重历史风貌的真实性,从北段雍和宫大街、东四地区以传统四合院风貌为主的“慢街素院”“国风静巷”,到南段从传统商业向现代都市风貌过渡的“礼乐文坊”“时代风范”,强化了“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发现并提出了17处建议历史建筑,支持北京市作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工作。采用“墩接、替换、添配”等传统手法,通过“卸妆”而非“整容”的“绣花”功夫,严格采用传统营造工艺,针对传统建筑中的危房问题,采用了掏换柱、落架、挑顶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修缮。砌筑“风貌保护样板墙”,将“干摆”“丝缝”等传统工艺予以直观展现和运用。精细打磨修缮和恢复了以“合芳楼”为代表的56处老建筑和4处传统院落,复兴了15处承载着胡同记忆和情感的老字号、老国营店铺。
在公共空间提升中讲好崇雍故事。通过地面铺装、景观小品、城市家具的精细化设计,选取主要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一系列景观节点表达文化内涵,逐步塑造“雍和八景”“东四八景”,形成了“儒道禅韵”“宝泉匠心”等一批文化节点。充分挖掘胡同口的标志作用,植入探访标志,串起文化网络,通过胡同地图、文化雕刻等个性设计引导胡同文化探访。空间更新促进了高品质业态升级,“亮点雪莲”文创园、“联合设”展厅、“图吉纳”咖啡美术馆、“来呀东四”家居生活馆等业态逐渐入驻,沿街商铺的租金水平整体提高10%左右,老城街区功能品质得到活化与复兴。
共同缔造,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
通过“崇雍议事厅”“崇雍公众号”“崇雍工作坊”“崇雍小程序”“崇雍展示厅”的“公共参与五大计划”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
持续开展全过程公众参与工作。实施改造前,通过“社会共治”吸引全社会参与,众筹智慧。举办“认领街道”工作营和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吸引百余个团队参与。研发公众参与小程序,举办老照片回顾展、北京国际设计周、新年逛东四等活动。
实施改造中,通过“居民共建”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同步推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创立门窗细部样式“菜单式选择”、整治方案统一规划自行建设的“统规自建”工作方法,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产权单位参与城市更新与微改造,实现从“我给你设计”到“一起来设计”。创造了“4+2+N”全过程陪伴工作法,即“违建、方式、面积、方案的4个确认+主体、构件2轮选择+N次改造回访”,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实施改造后,通过“邻里共享”持续扎根社区服务。建设“崇雍客厅”实体空间延展本地服务,长期提供社区营造、居民议事、沙龙活动空间。将“规划项目库”转化为“街道吹哨台账”,实现规管结合,推动基层长效治理方式转型。
崇雍大街街区更新工程竣工后,改造成效得到了居民、商户和访客的一致认可。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了显著增强,街道和社区的治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街区更新的典型示范案例,先后荣获了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024年度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卓越奖等奖项。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