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评价倒逼采购人内控制度落实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11日 09:49
结果评价倒逼采购人内控制度落实
内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考评奖惩机制。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考评奖惩机制是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更是推动政府采购制度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有效的核心抓手。为此,在湖北省10个改革先行区推进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过程中,特别强化了评价等级结果运用,通过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将制度执行情况与奖惩措施紧密挂钩,形成“执行-评估-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推动内控制度由纸面规定转化为管理实效。
据了解,在省级政策框架指导下,湖北省不少市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形成了一套政府采购内控建设“组合拳”实施路径。
评价结果与预算单位“钱袋子”和“面子”挂钩
“评价结果要得到充分的运用需要将采购人内控制度落实情况与预算单位财政监督相结合。”湖北省荆门市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彭卫华介绍,湖北省荆门市财政局要求所有市直预算单位将本单位采购人内控制度印发实施或在单位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并将相关正式文件或网页链接上报市财政局备案。同时,依据前期上报的内控制度情况和日常政府采购业务开展情况,开展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情况专项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查阅单位内控制度、检查政府采购项目执行情况等方式,为各预算单位完善内控建设提供精准指导。此外,荆门市财政局还通过压减评价结果不合格单位预算,倒逼预算单位完善并严格执行内控建设。
据了解,目前荆门市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已实现试点范围全覆盖。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均已制定内控制度,从2024年起按制度执行政府采购。二是政府采购更加规范。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控制和岗位职责分工,常态化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提升了采购质效。三是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着重加强了重点环节和风险点的审核把关,有效减少投诉质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湖北省应城市财政局则采取分类分级结果通报制度。对整改不到位的采购人,采取暂停使用政府采购账号两个月的措施,并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不予批复公用经费中的政府采购预算的严厉措施。应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科张黎伟科长称,这种强有力的结果运用方式,确保了政府采购内控制度高效、有效执行。通过完善采购人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实现系统管事、系统管人,优化了采购人内部决策流程,使归口管理部门与各业务机构各司其职、相互牵制配合,采购项目执行情况明显改善,过去混岗操作、“捉刀代笔”、一托了之的现象大幅减少。
“过去内控制度常被束之高阁,现在评价结果与预算单位‘钱袋子’和‘面子’挂钩,倒逼预算单位不得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又不得不从项目立项到验收全流程严抓管理。”某采购人告诉记者。
内控建设数字化提升政采透明度
湖北省也有不少市县区积极探索内控建设数字化路径,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例如,襄阳市襄城区通过在湖北省政府采购监管平台增设内控管理模块,实现内控建设线上全流程管理,组织预算单位上传内控建设分级管理制度、开展自查、综合评价、完善整改、内控制度验收等工作。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洪祥介绍,建立采购人内控建设分级管理能够很好地明晰岗位工作职责,建立部门、岗位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提升政府采购工作效能。下一步,襄城区财政局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建立日常评价与重点监督、内部分析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加强评估结果应用,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指导和督促全市预算单位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推进采购人内控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创新构建内控评价体系,对试点单位的采购人内控建设和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多维运用评价等级结果,落实激励约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透明度和效率,为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了便利,优化了该市营商环境。 崔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