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展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试点 加强基层水利设施建后管护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7日 08:48
浙江:开展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试点 加强基层水利设施建后管护
一直以来,浙江沿海地区存在基层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等难题。2025年,浙江省财政厅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让各地看到了破局之路。
试点工作坚持“开源节流、保障民生”的原则,探索引入市场机制,通过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水利风险管理模式,构建水利设施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作为本次基础较好的试点,温州市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此前,温州经常遭受台风影响,防洪防涝抗旱形势比较严峻,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管养工作任务重,财政保障压力大。
为此,温州在全国率先创新设计了农村水利综合服务险,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以农村水利设施灾毁保障为核心,以管修养一体化服务为长效机制,实现从“水源地—水龙头—田间地头”的全生态服务保障。
通过统筹整合资金、扩大保障范围、设置多重对冲法则等方式,以全市3361万元保费支出,覆盖了价值177亿元的三大农村水利设施(堤防、农村供水设施、高标准农田及其附属水利设施)的建后管护保障,解决了基层农村水利设施管理边界不明晰、管护资金不及时、日常管养不到位等难点堵点,实现了财政资金和保险资金使用覆盖面与成效的大幅提升。
今后,浙江将深化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为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方案
一是构建农村水利设施防灾减灾保障体系。要求试点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将农村饮水设施、水利堤防及附属设施进行高度整合,利用创新保险机制摸清底数,纳入保险保障,做到保障覆盖无死角。同时,要引导保险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基础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农村水利设施“管修养”一体化服务,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水利设施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二是创新保险赔付机制,构建政府投资保险稳定回报模式。要求试点地区在政府对公益性、公共性产品的需求和金融产品逐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完善机制,优化保险产品设计。通过统筹整合资金、扩大保障范围、设置多重对冲法则等方式,创新保险赔付机制和理赔模型,构建政府投资保险的稳定回报模式,力争“财政资金投入有效益、水利设施管养水平有提升”。
三是打造流程规范、标准清晰、普遍适用的全省样板。要求试点地区制定保险实施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保险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保险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针对保险标的、保障范围、保险条件、理赔服务、定额单价设计等因子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综合保险试点成果。同时,在招标投标、保费分担、理赔资金及项目管理、水利设施运行管护与保险相结合等方面深化探索创新,打造普遍适用的全省样板。
此外,要加强上下联动,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强化各级在保险顶层设计创新、保险费分摊模式、保险赔付款使用方式等方面的工作衔接、业务对接、系统链接,并通过共同完善政策体系、共同建立健全机制、共同打造保险应用场景,探索构建上下联动、同向发力、高效协同的财政金融创新支农工作新格局。深化财金协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化财政部门的业务需求与金融安全的监管需求之间的协同,既要坚持金融创新,又要严守金融安全底线。同时,要注意以金融创新补齐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短板,利用保险风险减量管理协助基层政府做好当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平时巡察、管护、维养等基层设施治理职能,提升公共设施管护绩效。利用金融工具充分调动农村闲置社会资源,激发农村社会活力,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