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员办:迅速启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调研 为健全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供测算分配2016年转移支付资金依据,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广东专员办创新操作模式,提出四点要求,迅速启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核查和调研工作。 一、查研结合,注重分析。一查:县市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依存度,掌握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重大民生政策落实、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二研:地方财政财力缺口及财政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及转化为动力的契机和途径。三分析:结构性改革带来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变化,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潜力和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地方财政运行态势和预算安排、健全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测算分配2016年财力保障资金等多个专题报告。 二、点面结合,优选样本。办领导带队,召集各处室骨干力量,兼顾锻炼年轻干部,组建调研组,并结合实际分成三个小组:一是省城组,主要负责全省调研统筹和珠三角各市县,重点是纵向沟通联系地方财政部门,收集、整理、核查2013—2015年地方财力收支数据,全面并分类分析属地县级财力变化情况及原因。二是选取粤西、粤东两个样本县,分别派驻两个小组,获取一线情况,并通过座谈等方式,横向辐射周边县市,对近年县级财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情况、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纵横核查调研,三组由点成面,旨在全面掌握广东省119个县级行政区情况并分类分析,确保不漏过一个困难县。 三、信息依托,创新操作。一是建立组内实时联系和学习共享制度。通过分享县级基本财力有关文件、学习视频会议精神、组建微信群、设立信息联络员等多种方式,实时沟通、统筹并进。二是铺开全省摸底。迅速制发通知,直发市县,收集地方对调研提纲的反馈意见。三是拟文另发表格,摸底并核查指标数据,掌握地方财政运行、预算安排情况。四是配套追踪机制,专人负责,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数据统计工作。五是建立资料、信息实时整理制度。在核查和调研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捕捉到信息点,立即成文上报。六是抓住收入、支出和总体端,关注非税虚增、收入空转等违规问题。 四、转变理念,合理切入。一是将核查调研内容与财政部预算拨付、广东省财政厅转移支付分类结合起来,全局一盘棋,融合思考。二是以全面铺开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核查和调研为契机,通过熟悉整个财政管理,与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奖补资金分配结合起来,在这些关键节点上,主动发挥专员办参与决策、保障运转、日常监管的职能,探索专员办嵌入财政主体业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重大民生政策落实的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