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员办:转变+规范 提升属地中央单位决算审核质效
部门决算审核是提高决算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专员办全面嵌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进一步加强属地中央单位预算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专员办转变审核观念,通过规范审核流程、审核要求、审核程序,有效推动审核工作高效开展,提升了审核质效。
转变审核观念。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性,以全面嵌入预算管理流程的角度开展决算审核工作。一是着力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全过程、常态化监管机制。将决算审核与直接支付审核、授权支付动态监控、银行账户等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迅速找准决算报表错报风险点。二是着力做好决算审核和日常服务相结合,把决算审核作为促进预算单位规范管理的契机。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充分沟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三是着力形成联动机制。对三、四级预算单位出现的问题,联合二级单位在全系统范围内整改,以点带面,推动审核效果全覆盖。
规范审核流程。强化内部控制程序,审核过程做到“环环紧扣”“雁过留痕”,确保审核意见客观、准确。一是填写“财政审核工作底稿”,并请被审核单位按照实际情况签署审核意见。二是出具初步审核意见,就有关问题与预算单位充分交流,征求意见。对预算单位不同意调整的,了解具体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三是填报财政部下发的“2016年度专员办决算审核工作底稿”,同时向预算单位出具整改意见函。四是向财政部对口司局报送决算审核工作报告和2016年度决算审核工作总结,总结审核结果和有关经验。
规范审核要求。一是审核前向预算单位发送审核通知,明确审核要求。重点强调财政部明确的专员办审核内容,并以“资料清单”的形式,明确预算、财务、资产、账务、人员编制等方面需要提供的具体资料。二是根据财政部国库司下发的资料汇编,对部门决算涉及的政策集中学习,同时结合财政部部门决算培训内容,对部门决算报表进行研究,梳理决算报表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明确审核各项要求,为决算审核夯实基础。
规范审核程序。一是规范规范性审核程序。通过收集部门决算资料,着重核实会计账簿与决算数据一致性,从编审机制上保障决算的准确性,体现预算监管的严肃性。充分运用部门决算软件“全审”功能,审核决算报表列报数据勾稽关系、决算资料的完整性、相关预算指标的一致性、重点决算指标的准确性、基础管理信息的准确性,把好决算编报质量关。二是规范实质性审核程序。通过梳理本年度决算数据,横向分析本年度决算报表各个科目占比,对预算单位决算报告重点科目风险进行评估,明确本年度预算执行重点科目;通过梳理历史决算数据,纵向对比近三年各项收入、支出波动情况,结合重要性水平,分析变动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