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走出去智库(CGGT)和美国高盖茨律所举办的“美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和外汇实务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就中国企业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安全审查以及对外投资外汇出境策略等对外投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走出去智库(CGGT)总编辑李明瑜指出,根据走出去智库此前的研究,预计2030年前美国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约8.2万亿美元,集中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从最新的局势看,美国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遇已经开启,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稳妥与美国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

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29日称,特朗普政府将于年内公布其未来十年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具体方案。然而,美国交通部2018财年计划的弹性预算仅为162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3%。针对现有资金与建设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赵小兰称“政府计划采取措施刺激公私合作模式的运用”来解决问题。
高盖茨律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范多凌律师指出,美国基建领域的市场需求为中国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机遇,而美国政府主推的PPP(公私合作)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外资参与方式。

高盖茨休斯顿分所合伙人Randel R. Young介绍称,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需求很大,外国投资者不必为美国领导人的言论所困惑,不管政府如何更迭,基建工作都会持续推进。与各州政府层面合作,效率更高。

高盖茨华盛顿特区分所和休斯顿分所合伙人Steven C.Sparling也表示,美国高速公路的基础还是1930年代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打下的底子,目前,修缮这些基建工程仅靠美国政府出资不现实,必须依靠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来投资的参与。

高盖茨华盛顿特区合伙人David L. Wochne多年从事能源、基建领域的法律服务,他指出,美国液化天然气产量已经居全球第一,依靠科技力量,产品成本也很低,因此有出口需求。而出口,就涉及输气管道建设,这一领域也将为全球基建领域投资者敞开机遇。

针对美国安全审查对外来投资的影响,范多凌律师表示,美国安全审查不仅仅针对中国企业,也针对来自日本、中东的外来投资。就全球范围而言,与一带一路国家比较,外国投资在美国遭遇政治、法律风险的成本其实最小。
美森咨询创始合伙人兼总经理赵清在研讨会上就“对外投资资金出境监管实务”进行主题演讲。赵清总结了五类常见错误,并提出当前监管思路的两条主线,一是对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二是根据国际收支情况控制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赵清指出,未来的监管对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都将保持高压态势。

本次研讨会上,走出去智库和高盖茨律所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愿意携手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境外投资提供实务解决方案。走出去智库将发布美国基础设施投资指南系列报告,高盖茨律所亦在此项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走出去智库(CGGT)是国内第一个“走出去实务”智库平台,定位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实务,由国内和国际一流专业机构——投行、法律、会计、风险管理、银行、品牌、人力资源、估值、数据信息9个领域的专家团队共同发起或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约200个国家/地区拥有专业资源。2014年3月,由境内外领先的4大专业机构——投行、律师、会计师、海外市场形象建设机构共同创始发起,
美国高盖茨律所(K&L GATES LLP)在全球拥有近2000名律师,客户涵盖各大行业的全球知名企业、资本市场参与者、中型市场企业、新兴成长公司。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还有来自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中国信保、高华证券、中铁国际美国公司、中材股份、新奥集团等机构和企业代表。